开云·体育(官网)kaiyun sports欢迎你

开云app:第十四届全运会圆满落幕 多项纪录刷新展现中国体育新高度

综合赛事 14℃ 0

金秋九月,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在古都西安圆满落下帷幕,作为中国规模最大、水平最高的综合性体育盛会,本届全运会不仅见证了开云体育多项纪录的诞生,更展现了后奥运时代中国体育的新格局,来自全国37个代表团的12000余名运动员,在54个大项595个小项的激烈角逐中,共同书写了中国体育的新篇章。

开幕式彰显文化自信 科技元素点亮古城

9月15日晚,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化作璀璨星河,以"奋斗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"为主题的开幕式,巧妙融合了秦腔鼓乐、丝绸之路等陕西文化符号,当主火炬以"复兴之火"形式点燃时,由全运会吉祥物"秦岭四宝"朱鹮、大熊猫、羚牛、金丝猴组成的AR虚拟火炬手惊艳亮相,这项全球首次采用"5G+AI"技术的点火仪式,成为开幕式最大亮点。

特别值得关注的是,本届开幕式参演人员中专业演员仅占30%,其余均为大学生和市民群众,这种"全民参与"的模式,恰与全运会"发展体育运动,增强人民体质"的宗旨深度契合。

奥运冠军激烈对决 新人辈出展现梯队厚度

作为东京奥运会后的首个国内大赛,全运会赛场上演了多场"神仙打架",乒乓球项目中,樊振东在男单决赛4-0横扫刘丁硕夺冠,终结了自己连续三届亚军的历史;女单赛场,王曼昱连克陈梦、孙颖莎登顶,展现了新生代球员的冲击力,游泳名将汪顺在男子200米混合泳游出1分56秒33,这一成绩放在东京奥运会可摘银牌,彰显了全运会的高水准竞争。

更令人振奋的是,多个项目涌现出值得期待的新星,14岁的跳水小将全红婵延续奥运神奇表现,以419.开云官网25分卫冕女子10米台;17岁游泳选手唐钱婷在女子100米蛙泳游出1分05秒82,打破亚洲纪录,这些年轻选手的崛起,为中国体育注入了新鲜血液。

群众赛事扩容升级 全民健身成果丰硕

与往届不同,本届全运会首次设立群众赛事活动展演项目,包括广场舞、广播体操、健身气功等19个大项185个小项,据统计,线上线下参与总人数突破1300万,年龄最小的参赛者6岁,最年长者79岁,在乒乓球群众组比赛中,61岁的退役环卫工人王建国一路过关斩将夺得季军,他的故事成为社交媒体热议话题。

第十四届全运会圆满落幕 多项纪录刷新展现中国体育新高度

"全运惠民"的办赛理念得到充分体现,赛事期间,西安新建改造的23个体育场馆全部向市民开放预约,配套建设的800公里健身步道、1200个社区运动公园将长期服务大众,国家体育总局数据显示,全运会带动陕西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提升至43%。

科技赋能智慧全运 绿色理念贯穿始终

本届赛事创下多个"首次":首次运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反兴奋剂检测、首次实现所有场馆5G全覆盖、首次采用AI裁判辅助系统,在田径赛场,由我国自主研发的"猎豹"高速摄像机系统,可实时捕捉运动员每秒120帧的动作画面,将短跑项目判罚精度提升至千分之一秒。

绿色低碳成为鲜明底色,全部场馆采用光伏发电系统,累计减排二氧化碳约3.6万吨;主媒体中心的桌椅采用可降解材料,赛后将全部回收改造为校园设施,这些实践为大型赛事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。

疫情防控精准高效 志愿服务温暖人心

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,组委会采取"一赛事一方案""一场馆一清单"的精细化管控,所有参赛人员实行闭环管理,累计开展核酸检测超200万人次,赛事期间开发的"全运通"小程序,实现了健康码、行程码、疫苗接种、核酸检测"四码合一",这项创新后来被多个省市借鉴推广。

5万名"小秦宝"志愿者成为城市名片,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志愿者张悦发明了"多语言服务手卡",帮助外国记者解决交通出行问题;残运会场馆的志愿者团队研发了无障碍服务指南APP,这些暖心细节赢得各方赞誉。

第十四届全运会圆满落幕 多项纪录刷新展现中国体育新高度

随着主火炬缓缓熄灭,全运会正式进入"粤港澳时间",这场体育盛会不仅检验了我国竞技体育水平,更推动了群众体育与体育产业的协同发展,正如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在闭幕式上所言:"全运会作为中国体育的摇篮,将继续为体育强国建设注入澎湃动力。"在巴黎奥运周期开启之际,中国体育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迈向新征程。